background

典型的艺术家,生活都缺乏弹性

2017/03/24

  特别喜欢钢琴家肖邦的钢琴曲,这几日特意去看了肖邦的传记,颇多感慨。

  肖邦一生未婚,直至死亡,都没有孩子。他从波兰奔走到巴黎,后定居在巴黎。他与大他六岁的乔治·桑有着一段长达九年的爱情,最终,两个人和平分手。肖邦结束这段爱情后,他的才华好像不复存在,而在他们恋爱期间,恰是肖邦创作的黄金期。

  而后,乔治·桑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《马洛卡岛上的冬天》,我也一直在寻找这本书,它就是打开肖邦内心世界最好的钥匙。我相信乔治·桑知道他所有的秘密,以及孤独和恐惧。

  初次见面时,肖邦并不觉得乔治·桑多么吸引自己的目光,后来,她对他却有着致命的吸引,她的潇洒,她眼神的不屑,她对世俗生活的完美接纳,都让肖邦深深着迷。在这段长达九年的爱情中,肖邦的创作才华达到了最好的状态。但他们的性格迥异,再加上家庭矛盾,两个艺术家最终分开了。

  肖邦39岁时因肺炎去世,被葬在了巴黎,他的坟墓里洒了一把从波兰带来的泥土。按照他的遗愿,他的心脏被带到了波兰,以表明他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的热爱,或者是代表了一种灵魂的回归吧!

  看到这里,我突然觉得这个故事和《月亮和六便士》里的思特里克兰德有着某种相似,比如思特里克兰德和肖邦都是从一个地方来到了巴黎,在这里,他们都生活了很多年,毛姆写道:“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,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,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。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,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,到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。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。”

  这段话其实特别触动我的心。艺术家都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孤独,他们是理想主义者,心从不曾在地上落脚,所以灵魂一直在流浪。

  伟大的艺术家,他们孤独自傲,且大男子主义。他们总喜欢把世界定义为自己想要的模样,最好一切都按照自己预演的节奏来,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改变,他们就像毛姆所写的那样:“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。我们的生活很单纯,很简朴。我们并不野心勃勃,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,那是因为在想到通过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。我们对别人既不嫉妒,更不怀恨。”

  我把这样的人归为没有弹性的人,他们不容许自己的世界被任何人改变,只期待所有的东西都固定在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。可这个世界并不会一直围绕着他们的光芒而旋转。所以,他们才更容易被伤害,被抛弃,被离开。

  敏感成全了这些性格鲜明的艺术家,也毁了他们的现实生活。

典型的艺术家,生活都缺乏弹性

  肖邦为何会留在巴黎?

  除了他的父亲是法国人外,我更觉得他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,找到了根的所在,这个城市一直用热情的怀抱拥抱着他,给了他无限的接纳,美好爱情,以及真诚的友谊。

  在巴黎,他得到了当红钢琴家李斯特先生的无私帮助。在一次李斯特的钢琴演奏会上,按照惯例,演奏会的灯灭了,李斯特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演奏会,换成了肖邦来演奏,待灯光亮起来,人们看到了演奏钢琴曲的并不是李斯特,而是肖邦,于是,众人一起站立鼓掌,且欢呼。

  肖邦就此一举成名。成功来得似乎特别容易,所以肖邦后来并不在意自己的钢琴事业,爱情反而占据了他的心,日夜陪伴他的孤独,也折磨着他的占有欲。

  我们再来看《月亮和六便士》里的思特里克兰德,在他绘画的路上,并没有这样的好运气。当然,对于这个偏执的人来说,即使有这样的好运气,他也不会刻意去赢取。他并不想靠画画去赚钱,去营生,他只是爱着画画,爱着自己的天赋。他后来遇见了一个懂他的女人爱塔,肯陪伴着他,但这种懂似乎来得太迟,虽然毛姆一直强调,是这个女人成全了思特里克兰德,我依然认为他是不需要成全的,他只是孤独。爱是彼此成全,请别互相折磨,如果我们做不到成全,也请做好放开的准备,虽然这很难,但这是每个人都必走的路,总有一天,你会感谢此时的不纠缠。

  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我们,读到这样的艺术家,内心会有怎样的触动。毕竟,我们活在现实生活中,过于理想化的生活,对普通人来说,或许是一场灾难。但对于艺术家来说,却是一种成全。

  人生的路上,我们都一样,成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,我们都是闭着眼睛舞蹈的舞者,尽情跳吧,人生能跳好一首舞曲也就够了。不要让自己心存遗憾,不要等老了没有回忆就好。

  所以,我更喜欢我们可以把生活当做一场弹性的场地,不要苛求一切都必须固定成一种模式,接纳一些可变的现实,不要求每个人都来理解自己,学会照顾他人的情绪,让自己在痛中挣扎着成长,变成更好的自己。


次阅读, 0 条评论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