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还没有准备好呢。」
这大概是很多人喜欢说的话。
面对一个完全陌生、或是超出了我们预料的情境,很多人的第一直觉,总是退一步,仔细审视,并试图找出各种理由,来避免让自己进入这种情境之中。
因为陌生意味着全新的刺激,意味着不稳定,这对我们的大脑来说,是非常危险的。
于是,「还没准备好」成了我们的救命稻草。
想一想,你有多少次用这个理由,拒绝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?
无论是一次Presentation,一次演讲,一个全新的项目,一次合作,一个邀约,只要它超出了我们熟悉的领域,我们总会先吃惊,然后习惯性地后退一步,试图说服自己:
「这个太难了,我得准备好才能去行动。」
但是,什么才算「准备好」?
你要明白,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绝大多数事情,都不会事先告诉你:
你好,某月某日我会来找你,在此之前你有多少天的时间,请务必做好如下准备:一、二、三、四……
这怎么可能嘛。
绝大多数情况下,它们都是未知的。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问题,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,你不知道遇到的问题你能不能解决——甚至,你不知道你所面对的,是一个问题,还是一个机遇。
真正有效的准备是什么?是立刻去采取行动。
互联网公司做APP,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规则:
如果不确定一个产品是否可行——比如定位、功能、主打的利益点,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,该怎么办呢?
这个时候,不是去开会,去集思广益,去反复论证和分析——这些做法除了浪费时间,一点用也没有——而是立刻开发出一个MVP(最小可行产品),先投入到一小部分目标人群,跑一下看看数据。符合期望,就继续做;不符合期望,就找出哪里不妥,修改,继续投入市场。
什么是MVP?就是这么一个东西:它具备这个产品最基本的雏形,具备最核心的功能,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。我在《火在燃烧起来之前,总是黑暗的》中提到过一个音频团队,他们做的公众号点播功能,就是一个MVP——是的,甚至连APP都没有。
通过让目标用户使用这个MVP,才能真正了解,这个功能是否真的有价值,是否戳中了用户的需求。
同样,如果不知道一个调整是否合理,怎么办?不是去搜集数据、开会讨论、综合分析,这样太慢了。通用的做法,是做一个A/B测试。就是在一部分人中使用新的改进,另一部分人保持不变,然后,观察前者的数据是否会有提升,来验证这个改进是否切实有效。
只有市场,才能真正检验一个想法是否有价值,除此之外都是空谈。
在校园中,我们已经习惯了考试的模式:提前规定好范围、大纲、重点,让你有条不紊做好准备,一次攻克——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。
现实中,绝大多数问题,你在开始前是无法发现的。只有当你真正上手去做了,它们才会呈现出来。
比如,你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,上手了才发现很吃力;比如,你对任务的复杂度估计过低,上手了才发现需要的时间、精力太多;比如,你事先考虑了种种风险,上手了才发现各种意外,之前完全没考虑到……
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。
现实中,我们对于遇到的项目和挑战,大多数信息不足。我们缺乏实战经验,没有真正体验过,也不知道整个流程和难点、关键点。在这个情况下,我们很容易萌生退意,迟迟不敢行动,希望先做好万全准备,尽量减少发生意外的不确定性。
然而,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条件下,你怎么知道会发生什么问题,需要做什么准备?
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,就是迅速采取行动:先迈进去,试探一下,收集信息,发现难点、重点、关键点,再仔仔细细进行筹划。
在项目管理里面,有一个术语,描述这种做法,叫做「哈德逊湾式启动」。
这个术语源自17世纪的哈德逊湾公司。那时,他们经常会在冬季运送皮毛,为了确保商船不会忘记东西,他们会先在距离港口几英里的地方停留一段时间,以此检验:是否有任何工具和给养忘了携带?如果有,就返回港口进行装备,然后再出海,避免在海上陷入困境。
次阅读,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