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ground

你有多久不读书了?

2016/02/18

  前几天,朋友圈里流行起“收到多少赞,今年就读多少本书”的游戏。

  我看了,挨个点赞,挨个保存他们的截屏,打算年末的时候再问问他们。

  身边总有很多人喜欢码各种书单说要屯着看,很多人在新年立flag要读几十本书、一百本书。可是,到最后,真正兑现诺言的,往往寥寥无几。

 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这样一句话:三日不读书,便觉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。

  而码了那么多书单的我们,到底有多久不读书了?

  一天?一星期?一个月?一年?

  我自己回答下。

  按黄山谷的标准来看,我的模样一定已经不忍直视了。

  在被手机“绑架”前,我是个文艺青年,最爱徜徉在卷帙浩繁的图书馆里,读莎士比亚、卡尔维诺、卡夫卡、三岛由纪夫、张爱玲等等。看得懂的、看不懂的,我都爱读,颇有五柳先生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”的雅兴。

  时间推移,迷上了智能手机后,我渐渐地冷落了书籍。手机里有闲聊发红包的朋友,有神乎其神的帖子,有让人笑出腹肌的视频。手机里装着新奇的大千世界,让人目不暇接,哪还有空读书呢?

  回首过去的一年,我读过的书屈指可数。

  我安慰自己:不看书,不等于不阅读嘛。我每天看各种公众号推送、各种长微博,也是在阅读呀。

  我开始产生危机感,是因为偶然间看了一本书,大陆译名叫《浅薄: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》。

  台湾译名更直接一些——《网路,让我们变笨?》

  大意是讲,互联网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“善于杂耍”。我们习惯于蜻蜓点水般,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,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,却越来越难聚精会神。

  ——就这样,我们在不知不觉间,丧失了深度阅读、深度思考的能力。

  出于“易读”的考虑,手机里的文章往往在三千字以内,这些碎片化的文字,诚然可以获取信息、引发感悟,但总归承载不了厚重的灵魂。

  更令人堪忧的是,这些文章质量参差不齐,却无一例外取着吸睛的标题,引诱你点击阅读。读完,一声感慨后,你一无所获。

  《女孩子为什么要努力》《我为什么要拼命赚钱》《一些二十岁不信,三十岁终于相信了的道理》……这些文章,有些确实能击中人的内心,让人深有同感,可是那又怎样呢?

  “说的就是我啊”,嗟叹过后,生活波澜不兴,毫无起色。

  戳中你内心的金句,提供不了改善你生活的实质性指导,偶读怡情,多读无益。


  读完《网路,让我们变笨?》,心中警钟大作。于是,我决定重拾书籍。

  我在微博上发起了“21天做好一件小事”的话题,召集了有同样意愿的百余位朋友每天一起读书打卡。

  在过去的21天里,我在公车上、捷运上、飞机上、等餐时还有站着排队时读了四本书,可以说是见缝插针。要是放在以前,这些时间里,我都会低头玩手机,聊天、刷微博、看推送。有时候,我甚至压根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,只是下意识地划开了手机屏幕锁。

  开始读书后,我几乎是走到哪便读到哪,我以为我已经很拼了。可是,一次在上海的地铁上,大家挤得前胸贴后背,我眼见了一个令我自愧不如的小哥。

  当时,我被挤得快窒息,毫无心情读书,于是百无聊赖地随意扫描着车厢。于是,我看到一个小哥,前后左右被人包围,他却分外淡定,左手拎着包,右手举着kindle,聚精会神地看着满屏的英文。

  他就这样,在人山人海中,开辟了一片自己的净土。

  看着他安静读书的样子,我不禁惭愧——永远别标榜自己努力,比你还拼的人多的是。

你有多久不读书了?

  最后一小节,附上一些读书的经验。

  ①用碎片化时间读书。

  常常有人抱怨,抽不出时间读书,我以前也常以此为借口。

  后来,我告诉自己——当你想拿出手机来时,就拿起书来读!只要你有决心,你可以在一切零零碎碎的时间里,用kindle或者纸质书阅读。用刷一分钟手机的时间来读一页书,那么一天起码能读个几十页。

  ②“丢三落四”地读书。

  读书的另一痛点在于,完整读完一本书,十分耗时。

  你可以挑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读,读的页数多少无所谓,主要是有收获。

  读书,不是谁给你规定的任务,一定要完完整整地读完。你读进去几段,就“赚”了几段知识。

  ③代入自身经验去读。

  读书的还有一大困难在于,读完了书,却留不下什么印象。这时候,可以代入自身经验去阅读,一边阅读,一边结合自身情况,进行思考和发想。

  譬如,读《红楼梦》,宝玉和黛玉彼此有意,却常常起口角。“既熟惯,则更觉亲密,既亲密,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,不虞之隙,这日不知为何,二人言语有些不和起来。”

  读到这里,可以回忆自己的经历,你是否也曾把多少感情败在“求全之毁,不虞之隙”上呢?因为亲密熟稔,所以生出过于苛求的贬损,产生预料不到的误会。随意使小性子,发脾气,导致感情失和。

  《红楼梦》里,熙凤、宝钗的“说话术”,也值得细细琢磨。当你有不知该不该说、该怎么说的话时,想一想,如果这时候是宝钗,她会怎么说这一番话呢?

  给每一本书以自己的经历做注脚,更容易记忆、更方便应用,就不会匆忙读过,却毫无收获了。

  ④找到同伴,相互激励。

  采用读书打卡或者读书会的形式,可以有效地避免自己找借口偷懒。

  在打卡读书的21天里,我走过了好几座城市,有时候累到连妆都不想卸就想直接睡觉。但一想到还有那么多小伙伴会和我一起坚持下去,我就会自觉地坐起来,卸妆,敷面膜,看书。

  找到同伴,还可以相互交流读书感想。既可以享受读书时沉浸的感觉,又因为命运奇妙的连结,认识志趣相投的伙伴。和书友一起作伴进步,岂不是很美好的经历?

  ⑤写读书笔记,输出内容。

  读书,是信息的输入;写读书笔记,是加工后的信息输出。当你知道自己要写一些反思的时候,会下意识读得更认真。

  譬如我在读《男人来自火星,女人来自金星》时,给了自己写读书笔记的任务。于是在读书时,我就一直在思考,哪些问题是我曾遇见过的?下次遇到时,我该如何应对?作者的建议,高明在哪里?


  白岩松的《白说》里,谈及读书,这样写道——

  “如果没有阅读,你会走到死路的尽头。而在书中,你会读到跟你有着同样经历的人,在那个死路尽头记录下来的所思所想,帮你推开一扇新的门。”

  他还写道,读书时,好像有一层窗户纸被捅破了,突然洞悉了与生命、人性紧密相关的一切。

  如果你不甘于浅薄地活着,那么,是时候重拾书本了。


次阅读, 0 条评论

发表评论